张建国,男,重庆人。
他于1988年至1990年在原航空部第611研究所从事机载电缆数据总线的研发工作,个人研究兴趣则为新型光纤航空数据总线/局域网和光纤通信系统,并针对“MIL-STD-1773”航空光纤总线的调制技术进行过原创性的研究工作。从1990年3月到1994年1月期间,获得意大利帕尔玛大学(University of Parma, Italy)工学院的“Ing. Migliorini”奖学金资助,在该校的信息工程系攻读博士(PhD)学位,主要研究工作包括全光码分多址(OCDMA)技术和全光通信网,在攻博期间曾分别荣获阿尔卡特(Alcatel)公司的Face研究中心奖学金和1993年世界科学家联盟(World Federation of Scientists—WFS的总部现位于瑞士的日内瓦)的特殊EMCSC奖学金。从1994年2月至1995年4月期间,曾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的副研究员。1995年5月受聘为亚洲理工学院(亚太地区的一所国际性研究生院)电讯系的助理教授,从事有关光纤通信和光子交换网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及航空光纤数据总线与当时的下一代高速机载光纤网络的研究工作,于1998年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被特邀为芬兰赫尔辛基工业大学(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通信研究室的高级研究员,其主要作用是提升该研究室在光纤通信方面的科研实力和为其光纤通信研究组找寻光纤通信领域里有前景的研究方向和新研究课题(例如当时的全光时分复用(OTDM)技术和光纤/毫米波综合通信技术等)。由他提议和起草的一项基于他自己发明的“严格光学正交码”的OCDMA网络方面的科研项目,于2000年11月份获得芬兰科学院“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基金会”批准给予为期三年的资助。在2000年夏季,他还应邀成为当时正处于论证阶段的芬兰国家级光纤电讯研究计划的第二工作组(即“光信号处理用的非线性效应”)的论证专家成员之一,为该工作组审议和推荐新的课题申请材料。2001年受聘为英国伦敦南岸大学电气、计算机和通信工程系高级讲师。2004年,被聘为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从事可工程化的高重复频率和可调频率与波长的超短光脉冲产生技术、超宽带光学取样示波器、采用全光信号处理的超高速和大容量光子交换网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工作。近年来,张博士还参与了英国伦敦南岸大学电子电气工程系新开设的学徒制(Apprenticeship)本科课程的教学实践改革工作。
张博士已发表国际学术期刊论文100余篇和国际学术会议论文50余篇。他曾获得1995年在美国召开的URSI/IEEE国际信号、系统和电子学会议的青年科学家奖,1996年度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URSI)青年科学家奖,2000年在英国召开的第二届国际通信系统、网络和数字信号处理会议的最佳论文奖;曾分别荣获2009年“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排名第二)和2017年度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排名第二)。他拥有三项国际发明专利和8项国内发明专利。他于2003年被选为英国物理学会的会士(FInstP)。现担任《光子学报》编委(2006年至今)和3本国际期刊的编委(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